信息正文
常见病症分析

中医常见病症分析

一、 腰痛:分为寒湿性腰痛、腰肌劳损、肾虚性腰痛
    1、寒湿性腰痛表现为脊椎强痛,或痛连腰脊、腿臀部,患处觉冷,每遇气候骤变,阴雨寒冷,则发作加剧。
2、腰肌劳损   腰部酸痛,屈伸不利,转动则疼痛加剧,严重者不能弯腰。
3、肾虚腰痛   腰膝酸软无力,两胯发沉,隐痛。头晕、精神倦怠。
选穴:①肾俞    ②腰眼
腰膝酸软加委中;椎间盘突出加命门、腰阳关;坐骨神经痛时加环跳,阳陵泉;(拔罐对寒湿性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患者有效)。坐骨神经痛通常由腰病引起,起初多为腰肌劳损进而发展到腰脊间盘突出,变形压迫到坐骨神经进而引起,自腰部、臀部、大腿内侧、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的疼痛。
一般表现为烧灼样刺痛或钝痛,并呈放射性。遇天阴,下雨寒冷气流等原因症状加剧,重症患者导致行走不利,甚至卧床。
选穴:一般沿坐骨神经通路选穴。
①环跳、承扶    ②殷门、委中     ③阳陵泉、足三里
并可在环跳、痛点处施以拔罐。
二、下肢静脉曲张:多因长期站立、受寒、心脏心动过缓、妊娠等原因引发。主要原因为下肢气血液血流不畅,血瘀结所致。
初期表现为腿上出现蚯蚓状的血管突起,进而血管扭结,形成大包,逐渐颜色发红、发黑,颜色愈重,症状愈重。有时形成大面积的变色区域,这些区域发痒、发干,挠后会形成溃破点,经久不愈,所以静脉曲张,俗称“老烂腿”。严重者形成坏疽,组织细胞大量坏死,只有锯掉部分腿。再者因血管发脆,蚯蚓状突起极易破裂,形成暴血管,如不及进送医院止血,极易引起生命危险。
通过针灸可以加强下肢血液循环。达到活血化瘀、温经散寒。
选穴:①曲张点、阴陵泉    ②足三里、解溪    ③三阴交
三、糖尿病:是由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患。
发病主因:肥胖、环境因素、遗传。其它原因病毒感染、不良的饮食习惯。
表现:“三多一少,逐渐消瘦”——即多饮、多食、多尿,消瘦、乏力,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。
血糖(BS):成人   3.9—5.8;大于60岁    4.4—6.4
针灸能控制到:(1、饭前7.22   饭后8.88,  2、控制合并症:如白内障,末梢神经炎,心肺合并症等)
根据三多症状可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消
① 上消:烦渴多饮,口干舌燥,尿频量多
选穴:廉泉、鱼际、列缺、胰俞
② 中消;多食易饥,胃中嘈杂,烦热多汗,形体消瘦,便秘,尿混浊。
选穴:中脘、上脘;足三里;胰俞
③ 下消:小便多,尿如脂膏,尿甜,颧红虚烦,腰膝酸软
选穴:关元、中极;三阴交
四、颈椎病:一般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导致上下椎体骨质增生,压迫神经根、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引起一系列症状。
临床表现为:
①神经根型:常因寒冷、劳累、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诱发。再现为活动受限,多发放射性疼痛。严重时,放射到肩、背、头部。
②脊髓型:早期单侧或双侧下肢发紧。然后无力、软弱。严重者小便潴留、卧床不起。③椎动脉型: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晕、恶心、耳鸣、耳聋、视物模糊。
④ 交感神经型:其有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两者共有的特征。
治疗原则:巯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驱风散寒
它是一种长期、慢性、进行性疾病,且容易复发,故非手术治疗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多采用理疗。一般有牵引,气套(通过打气托气)针灸。中老年后伴有颈肩综合症,单侧牵扯行手臂发麻、发痛。
五、肩周炎: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无茵性粘连。属老年性退行性病变。中医根据其受风寒劳损诱发等诱因,定名为“漏肩风” 、“肩痹”。或者称之为“五十肩”,因为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该病通过一定的运动可以自愈,这是其不同于其它病症的特征之一。
肩周炎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,静止痛是其主要特征,表现为昼轻夜重的剧痛。多为劳累过度或受风寒湿等外邪侵入,伤筋、骨、肉所致。
临床表现:
一期剧烈疼痛,伴有局部功能障碍
二期功能障碍加剧,特别是外旋、外展、后展时
三期肌肉萎缩变形
治疗原则:根据受外邪侵入不同,可采取针灸法和热敷法来活血通络,根除手、臂、背部的抽痛或肌肉局部肿胀。到第三期限采取肌肉剥离术。
肩周炎和肩部劳损,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区分:
1、 年龄:25、50(50肩)    
2、 症状:白天疼?晚上痛?一天到晚都疼?肩周炎多为静止痛,晚上睡后怕冷、怕风
六、高血压: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,指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90/140mmHg范围(新标准以kpa计12.7kpa/21.3kpa)
正常的低压(舒张压):60—90 mm汞柱
高压(收缩压):90—140mm汞柱
一般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
1)原发性高血压(高血压病):由高级神经活动紧张引起,多发生在30岁以后,除血压升高外,常伴有头痛,头昏、头胀、耳鸣、失眠、四肢发麻等症状。
2)继发性高血压(症状性高血压):可由某些肾脏疾病(急、慢性肾炎)、妊娠毒血症脑部疾患,内分泌疾病引起,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情志失调症,由于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情失调引起。主因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。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调理情志,另外,通过一定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应注意:①饮食亦低盐
②适当体育锻炼,慢跑、气功、太极拳等
③控制高脂肪食物,少吃动物内脏,多吃山楂、木耳等
④卧立速度不可过快
⑤保持情绪乐观、稳定
⑥早上喝一杯白开水。保持大便通畅
高血压是一种危险性病症,可引发中风、脑梗塞,通过针灸调压,是一种相对有益的治疗方法,能够替代药物,完全依赖自身的调理。
七、高血脂:系指人体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超过正常值的病症,以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值的增高最有临床意义。通过针灸内关,足三里,三阴交、太冲对胆固醇、甘油三酯,β—脂蛋白3项均有降低作用,并有一定远期效果。
八、中风(急性脑血管疾病,脑血管意外)
包括脑出血:动脉硬化性梗塞、脑栓塞及脑血管痉挛
前者:出血性中风;        后者:缺血性中风
脑出血——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再现为突然昏迷,偏瘫、面色潮红或苍白,呕吐,二便失禁。以偏瘫,失语,以及昏迷为常见。
脑梗塞——多见于老年人,因急性脑供血不足,而出现偏瘫、失语等。多发生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。一般因为血压过高,冲击血管内的粘膜受损,因血管内粘膜受损,脂肪在粘膜下沉积,引起动脉粥样硬化。此时,血小板等沉积形成栓塞。
九、胃病:根据胃酸的多寡引发胃炎和溃疡两大类胃病。胃炎一般有萎缩性胃炎,浅表性胃炎,肥厚性胃炎,胃窦炎。后果有癌变倾向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表现为上腹疼痛、饱胀,烧灼感,消化不良等。严重的会导致穿空,出血。一般表现为餐后3、4小时,出现不适,治疗原则应为调理胃酸分泌量和胃止痛,西药盐酸雷尼替丁效果较好。脾虚胃寒引发胃隐痛,腹胀,遇冷加重。
选穴:①肝气犯胃——嗳气吞酸,呃逆呕吐、舌苔薄白
②食积阻滞——嗳腐吞酸,不思饮食,食后痛甚。舌苔白腻或黄腻
③脾胃虚寒——胃脘隐痛,泛吐清水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
胃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来源于自我调理和保养,除心志舒畅,豁达达观之外,应辅以相应的食疗保健;针灸以足三里穴来改善胃肠功能紊乱。
十、哮喘:是一种常见反复发作性疾患,四季皆可发生,但以寒冷节气候急剧变化为多见。临床表现以呼吸急促,喉间有哮鸣声,甚至张口抬肩为其特征。中医根据其原因可分为实症和虚症两种。
实症:痰热、阻肺、咳痰不爽,发热口渴
选穴:膻中、列缺、肺俞
虚症:肺气虚,气息短促,动则喘甚,汗出肢冷
中医辩症施治以降气平喘为主,需要清肺化痰,补肾纳气。
十一、感冒;是常见的外感疾病,轻者称为“伤风”,重者称为“流行性感冒”,以头痛、鼻塞、流涕、恶寒、发热为其特征。
风寒症:头痛,周身酸楚,发热轻、无汗、鼻塞、流涕
选穴:风池、合谷、列缺
风热症:头痛、目赤、发热重、鼻塞而干,咽喉肿痛(鱼际)
选穴:曲池、合人、风池
十二、失眠:是以经常不易入睡,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的一种病症。
多因思虚过度,损伤心脾、气血不足、神失所养;或肾阴不足,心火独亢;再者因饮食不节、情志不遂、肝火上扰、心神不宁。
心脾两虚:神门、三阴交
胃中不和:中脘
失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,有药物依赖性。
十三、神经衰弱:一种常见的神经症,以脑力、体力、易感疲劳、头颈肌肉紧张性疼痛、失眠、健忘、烦燥、易怒等主要临床表现,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。
症状:睡眠障碍、头昏、头痛、心跳加快、烦燥易激动、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减退、疲乏无力、多汗、四肢发冷。
如果长期服用药导致安眠药慢性中毒。肝脏有解毒作用,长期服药肝脏负担加重,久而久之,肝脏不能代偿从而导致肝功能损害。
选穴:风池、神门、三阴交
十四、便秘:多因过食辣厚味而燥热内结。胃肠热滞郁结,气滞不行,患者多3—4天以上,大便一次,且较困难。长期便秘者,体内腐败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,导致大肠又将有毒物质重新吸收回体内,有肠道癌变等危险。
常见的药物多为滑肠作用,中药麻油润肠丸,番泄叶,果导。食疗多为香蕉,多吃水果,蔬菜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。但是药物及食疗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——肠蠕动。
而针灸①天枢  ②足三里  ③支沟,可促进蠕动,清热泄炎、通便。
十五、腹泄:是指大便次数增多,便质稀薄,或呈水样而言。可分为急性腹泄和慢性腹泄两类。
急性腹泻:多由饮食不慎,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或夜间肚子着凉而致。
慢性腹泻:多因脾胃素虚,或肝气横逆,脾胃功能失常,不能腐熟水谷等引起。
急性选穴:天枢,足三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热加曲池、大椎
慢性选穴;中脘、天枢、足三里         肾虚加肾俞
十六、关节炎:关节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,表现为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。
    1)风湿性关节炎:多侵蚀大关节,有游走性,伴有红肿热痛,功能障碍,部分患者伴有心脏病。可查内湿因子抗O。
2)类内湿性关节炎:多侵蚀指、趾等小关节及脊椎关节。后期形成锁状变形,甚至麦芽肿等关节畸形。 
3)骨节关节炎:关节受损多因负重、受力。运动时症状加重,并可听到骨擦音。有些人在关节部位产生唇齿样的增生组织,上、下楼时,尤为严重。
选穴:对应相应的关节。
十七、三叉神经痛:三叉神经为十二对神经中第5对,分眼支、上颌支、下颌。一般多为阵发性闪电样剧痛(烧灼或刺痛)间歇期无症状。患者多因发作间隙短疼痛剧烈而难以入睡。
选穴:①眼支(四白、阳白)  (翳风、太阳)    (合谷   有镇痛作用)
②上颌、下颌    (下关、颊车、翳内、合谷)
十八、面肌痉挛:阵发性不规则面肌抽搐,有时患者自己感觉不到面肌跳动,以后症状加剧,从眼→面部其它肌肉→口角一起抽动,影响美观,且多发于中年以上女性。
选穴:(四白眼、阳白)     (下颊关、颊车)    (地仓、口角、翳风)
十九、面瘫(面神经麻痹):    
1)周围性:好治,发病突然,初起耳后部疼痛。继而额纹消失,眼睛不能闭合,嘴角歪向对侧,食物嵌在齿颊间,伴味觉减退。
2)中枢性:难医,常因脑血管疾病或肿瘤等产生。
症状仅限于脸下部肌肉瘫痪,皱眉无障碍。
选穴:地仓、承浆、颊车
二十、头痛:系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,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,大致可分为由颅内和颅外疾病引起。
1)颅内疾病可分为:脑炎、脑膜炎、肿瘤等。
2)颅外疾病主要有额窦炎、牙、耳、鼻咽喉炎及情绪性紧张性头痛,高血压性头痛,神经性头痛。
选穴:辩证施治,一般选取风池、头维、太阳
二十一、牙痛——分为龋齿及神经性牙痛
龋齿只能暂时止痛,消炎止痛之后,应补牙或拔牙
神经性的可用下关、颊车、合谷
二十二、咽喉肿痛:发作期    实证——合谷、尺泽、少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缓解期    虚证——鱼际、合谷
患者不易吸烟,饮酒、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
它包括:急性咽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单纯性喉炎、扁桃体周围脓肿
二十三、鼻炎:有过敏性鼻炎及一般性鼻炎。
过敏性鼻之:常因花粉、粉尘刺激加剧
慢性鼻炎:鼻腔粘膜慢性流血、肿胀光滑、鼻塞、鼻分泌物多
慢性副鼻窦炎:鼻塞、流脓、腥臭气冲、嗅觉丧失或减退,常伴有头昏、胀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。
一般选取:迎香、合谷,头昏、头胀加攒竹、风池。
二十四、鼻出血:多因肝胃郁热或虚热上扰而发病。导致鼻粘膜充血,碰撞、打喷嚏时,实为严重者,低头或洗脸时即可能出血。
选穴:内庭、曲池、太冲、三阴交
二十五、耳鸣:自觉耳内鸣响      耳聋:听觉减退、丧失
选穴:肝火上逆引起的,选(听会、翳风)
外感风邪        加(外关、合谷)
肾虚引起的      肾俞、关元
针灸对神经性耳鸣、耳聋效果很好。
二十六、痛经:妇女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,小腹部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。
①多因行经期间受寒湿之邪,经脉凝滞,不通而痛
②肝郁气滞,血行受阻而成
③或因身体虚弱、大病、久病之后,气血不足所致。
选穴:①关元、中极  剧痛加次髎,归来;腹痛   命门、胃俞
②气海、太冲、三阴交
③关元、肾俞、足三里
二十七、落枕:睡觉时头部姿势不当,局部受寒或轻度扭伤所引起颈部强直、转动不灵,局部有压痛、酸痛可扩散到肩、背。针灸效果较好,一般选取肩井穴及压痛点。做针灸时,将脖子扭向一边,越痛越扭,一般十五分钟后即可见效。
二十八、中暑:因长期处于高湿环境下,汗出不畅,热不得外泄,导致头昏、严重者昏迷。此时,可将病人置于通风阴凉处,并采取物理降湿。
轻症:大椎、曲池;          头痛加头维;           呕吐加中脘;
重症:加人中;      抽搐加合谷、太冲;     汗出肢冷加神阙、关无。
二十九:痛风: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,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,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,痛风石沉积;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,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。并伴有肾功能衰竭,伴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、脑溢血等。
1)早期多无症状,仅有高尿酸血症
2)急性期:急性间隙性痛风性关节炎,起病急骤,多于半夜或清晨突然发作关节剧痛(红肿热痛,并伴发热)
3)慢性期:关节肿大,畸形、僵硬,50%患者有痛风石,多发生于关节周围及耳壳,并可溃破形成瘘管,排出白色尿酸钠盐结晶,后期常影响肾脏,出现肾结石,并常伴发肾盂、肾炎及肾小动脉硬化,早期可无症状,但尿常规中有红、白细胞及蛋白质。